HE LAN SHAN WANG PING
教育,国之基石,关乎民族未来;教师,教育核心,承载着培育人才的重任。2025年9月10日,我们将迎来第41个教师节。今年的主题为“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深刻揭示了新时代教师应有的担当与使命——当好大先生,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大先生”一词,分量极重。他们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道德的楷模、思想的引路人。
回顾近代教育史,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堪称典范。他一生致力于教育改革与实践,提出“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的理念,强调尊重学生个性,让教育如春雨润物,自然而持久。他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大先生”的内涵: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与能力,引导他们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社会公民。叶圣陶先生成为著名教育家实至名归。
在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教育强国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对“大先生”的要求更高。
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兴则百业旺。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只有具备深厚学识、高尚品德和创新精神的“大先生”,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这些人才将成为推动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
叶圣陶先生像
当好新时代“大先生”,要坚守教育初心。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而非简单的知识灌输。“大先生”应时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将个人的教育理想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当今,很多“大先生”不忘教育初心,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他人。张桂梅校长扎根贫困山区,克服重重困难创办女子高中,让无数山区女孩走出大山,改变命运。她用自己的坚持与付出,诠释了教育初心的力量,成为万千教育工作者学习的榜样。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大先生”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当好学生领路人。
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一方面,要持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紧跟时代步伐,用渊博的学识为学生打开知识的大门;另一方面,要注重品德修养,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用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学生,成为他们人生道路上的指引者。正如于漪老师所说:“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这种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精神,正是“大先生”应有的品质内涵。
“大先生”不能墨守成规,要与时俱进,有创新精神。
教育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在信息化时代,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都是“大先生”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例如,一些教师利用在线课程、虚拟现实等技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
全社会也要关心爱护“大先生”,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大先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他们也要养家糊口,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爱护“大先生”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做到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帮扶,让他们心无旁骛,一心一意致力于教学,培养更多堪当大任的青年才俊。
培根铸魂育桃李,当好新时代“大先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功在不舍。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恪守教育家精神,坚守教育初心,提升自身素养,勇于创新,关爱学生,努力成为新时代的“大先生”。以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培根铸魂育桃李,为教育强国建设谱写壮丽华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宁夏新闻网特约网评员 李红军)